告别木板棚 住上砖瓦房

搜狐焦点吉安站 2019-05-17 09:16:43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“当时我家穷得叮当响,连吃的米都要向别人借。”日前,遂川县堆子前镇鄢背村村民华隆珍心存感激地说,这两年,多亏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镇村干部的帮助,让他家走上了产业脱贫的致富之路。 今年52岁的华隆珍,早些年由于不懂技术,没有资金,想致富缺少门路,生活水准一直处在贫困线下,2014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。

“当时我家穷得叮当响,连吃的米都要向别人借。”日前,遂川县堆子前镇鄢背村村民华隆珍心存感激地说,这两年,多亏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镇村干部的帮助,让他家走上了产业脱贫的致富之路。

今年52岁的华隆珍,早些年由于不懂技术,没有资金,想致富缺少门路,生活水准一直处在贫困线下,2014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。

如今,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产业扶贫政策的帮助下,华隆珍不但获得一系列奖补资金,还通过种植高产油茶、饲养肉牛、参加公益性岗位、跑运输等路子,描绘出了致富增收的“钱景图”。目前,他家的年纯收入达六七万元,2017年顺利脱贫,全家人告别住了7年的木板棚,搬进新建的砖瓦房。

家徒四壁穷困无辙 木板棚里蜗居7年

上世纪八十年代末,刚新婚的华隆珍独自一人外出打工,赚钱养家。后因妻子体弱多病,需要照顾,他只能打道回府,过起男耕女织的生活。

苦于没有一技之长的华隆珍只能靠打零工赚钱,搬砖挑水泥,修路打田埂,什么都干。有的时候十天半月没活干,只能捡废品换钱。那几年,几个孩子嗷嗷待哺,住在不足20平方米的木板棚里,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,一家人只能挤在一张破旧的木板床上,真可谓家徒四壁。

“木板棚的窗户都没钱装玻璃,只是简单的用塑料布遮住,棚顶盖的是牛毡纸。屋里四面透风,夏天像蒸笼,冬天是冰窟。”华隆珍说,他们全家在这个木板棚里住了整整7年,常常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。“妻子跟着我受了很多苦,真的很对不住她。”

随着几个孩子渐渐长大,一家人挤在木板棚实在不是个事。华隆珍咬咬牙,在村民的帮助下建了一栋六七十平方米的土坯房,为了省钱,土坯砖自己挖泥自己打,地面水泥自己铺,跑去砖瓦厂买几乎淘汰的瓦。给他帮工的村民对他的节省都看不下去了,他们不要工钱,原本每天管饭还有香烟也都不要了,用他们的话来说,华隆珍家太穷了,拿不下手。华隆珍虽然一省再省,还是欠下了6000元的债务。当时,这笔欠债压在华隆珍心头喘不过气来,直到五六年后,才得以还清。

精准识别指引方向 脱贫有方走出困境

经过精准识别,华隆珍2014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。当地党委政府和帮扶干部一边鼓励他树立脱贫致富的必胜信心,一边分析调研市场行情,建议他发展油茶种植,并为其办理产业扶贫信贷通、低保,帮他代缴新农合、新农保等,同时安排他从事护林员、保洁员公益岗位。这一系列的帮扶举措,有效助他走上致富路。

截至目前,华隆珍种植了26亩高产油茶,年产茶油500余斤,收益4万余元;在油茶山上套种高山白笋,年收入3000多元;饲养的几头肉牛,每年增收1万多元;买了辆三轮车跑运输,每年能赚三四千元的运输费;护林员、保洁员的工资收入有1万元。这几笔看得见的收入加起来有六七万元。

2017年,华隆珍不仅实现了脱贫摘帽,还搬进了新建的砖混房,成了鄢背村小有名气的脱贫致富模范。

如今,由于生态有机农产品俏销,加上互联网+等网络平台的应用,华隆珍家的高山白笋、有机茶油等销售额一年比一年高。

聊起脱贫致富,华隆珍信心满满地说出了今后的打算:“有了国家的好政策,我对未来的发展非常有信心,一定要把油茶和肉牛产业发展得更好。”

致富路上铭记党恩 余生定当回报社会

如今,华隆珍打算再流转山场,扩大油茶树的种植面积,朝规模化、专业化发展的路子迈进,真正实现脱贫攻坚输血向造血的转变。对于扩产后茶油的销售问题,华隆珍很有信心地说:“我的茶油品质好,大家都抢着来买,不愁销路。”

谈起政府对家里的帮助,华隆珍的妻子郑检香喜悦地说道:“政府不仅帮助我们发展产业,在教育与医疗方面,我们也享受到了补贴,家里的负担着实轻了不少。”说完,她从房间拿出一个文件袋,从里面拿出一本笔记本,一边翻开一边说:“政府给我们的帮助,我都一项项用本子记下了。”有大儿子的寄宿补助1750元/年、小儿子幼儿园的学费补助2100元/年、2017年建房补助2.2万元等等。

郑检香指着家门口的冲水卫生厕所激动地对记者说:“瞧,这是政府贴钱给我家建的。农村的茅房基本上处在犄角旮旯处,且条件简陋,每逢夏秋季节臭气熏天、蝇蛆成群,站在院子里就能闻到臭味。新建的冲水厕所既卫生又实用,一下子让我们家的小院换了个面貌。”

“心里有说不完的感谢话,是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,让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所以我主动申请加入村委会的后备干部行列,这样可以多为村民做些事。”去年8月,华隆珍正式向鄢背村党支部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。他说,作为农村贫困户,他亲身感受到了鄢背村的变化,帮扶干部、村委会的党员干部们以身作则,用行动深深鼓舞和感染着他。“我也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尽自己的力量尽可能多的帮助父老乡亲。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党组织的认可,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。”

(来源:中国吉安网)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